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孩子是討債鬼嗎?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孩子是討債鬼嗎?

從一般習俗來講,親子關係是無可奈何的事。有時候是父母需要孩子,孩子來了;有些時候,父母並沒有想要孩子,孩子也來了。孩子出生後,有些受到父母的寵愛,有些並沒有受到父母的歡迎。

以父母而言,不喜歡這個孩子或當孩子不聽話時,就說孩子是來討債的。身為父母,不能因為孩子不乖,就說孩子是討債鬼。

站在佛教的立場看,佛教有兩種觀念:1.凡是遇到困擾的問題,不要把它當作可怕的、討厭的、無奈的遭遇,而要把它當作歷練、訓練和幫助。2.幫助可以由順和逆兩個方向來達成,順的方向一般人較容易接受,逆的方向不易被人接受;事實上,逆方向幫助的力量往往遠大於順方向幫助的力量。

如果來了一個孩子,使得父母必須給他多一點照顧,這就讓父母多一點成長,讓父母多得到一點體驗;所謂「天下父母心」,當了父母之後,才能體會做父母是不容易的。如果一個小孩很乖,不需要父母操心,這樣的父母可能就長不大,到老還不知道父母的可貴之處。


在佛經裡有這麼一個記載,釋迦牟尼佛能夠很快成佛的原因之一,是他身邊有一位既是對手、也是助手的「逆行菩薩」。

為什麼叫助手呢?因為他老是幫助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叫對手呢?因為他老是和釋迦牟尼佛競爭;為什麼叫他「逆行菩薩」呢?因為他老是推著佛陀跑,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很快。當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這個對手、助手還在跟他搗蛋。由於對手的搗蛋,更能顯示出佛的精神的偉大,佛的智慧、慈悲是那麼無限。

這是一個思考方向、一個觀念。對於家中有孩子卻不如自己期望的父母,不能說孩子是討債鬼,應該說是來了一個大菩薩。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的到來,都要把他當作菩薩一般地迎接他、照顧他,這樣才是一個佛教徒的心懷。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夠記住的恩情總是比怨恨來得少,就如俗諺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別人對你好一點,你會希望他能對你更好一些;或是別人已經借你錢,卻還覺得不夠多,反過來嫌別人小氣。

如果有這種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圖報的人,只希望別人付出,不想回饋,而且還貪求無厭。不僅怨恨不給自己好處的人,甚至也會怨恨幫助過自己的人,而不知道感恩。這種心態多半認為,別人對你的照顧是應該的,所以父母、兄弟姊妹對你好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認為別人幫助你可以得到快樂,所以他們對你好也是正常的。以至於一旦別人的態度稍微不好,就心生怨恨。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對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怨恨。晴天時他會埋怨:「太陽這麼大,是不是要熱死我,為什麼不是雨天呢?」雨天時則又發牢騷:「這麼冷,怎麼不出太陽呢?」即使四季如春,還是會埋怨節氣不分明。這種人對天氣、對環境、對人都不滿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總是處在怨恨的情緒之中。

所以,忘恩負義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永遠都在怨恨別人。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怨恨心生起;怨恨心生起以後,也要想方法予以化解,才不會影響內心的平靜。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於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甚至於冰消瓦解。

一個人滿不滿足、快不快樂,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或是別人如何對待他,關鍵在於自己心裡的感覺,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佛經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世間萬法都是由心念所產生的,如果我們能感恩、知足,生活就會滿足。即使已經一無所有,但如果對喝一口水、吃一口飯,甚至呼吸一口空氣,都覺得滿意,認為應該感謝的話,便能天天都活在快樂的世界裡了。 


本文摘自《 從心溝通 》一書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37&ClassType=1&CommId=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