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惡修善的根本,就是常常不要想自己(淨空老法師開示)
凡夫煩惱雖然多,總離不開貪瞋痴慢疑五大類,再加上一個錯誤的看法,六個根本煩惱,法相宗《百法》裡面所說的。六個根本煩惱都得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學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經論要多讀,多讀,你對於許許多多人事物的看法就不會看錯。
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首先一個最重要的概念,這是斷惡修善的根本,那就是常常不要想自己,想自己,貪瞋痴慢疑就跟著起來了。想什麼?想阿彌陀佛圓滿的善行。無有一善不歸阿彌陀佛,我們心裡有阿彌陀佛,就具備了眾善,一樣都不會缺少。
在生活方面多替別人著想,這是好事,多關心別人,多照顧別人,自己決定不吃虧。這是什麼?這是修福,這是累積功德。念念都為自己著想的人,這個人沒有功德,很自私,自私自利,起心動念多半都是損人利己。我們要把這個念頭放棄,要回轉過來,常常想到別人,如何幫助別人。幫助別人需要智慧,有智慧才有善巧方便。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79集2013/10/17
忍辱的功夫 (淨空老法師開示)
能布施就能持戒,能持戒才能有忍辱,戒不能守,忍決定做不到。忍有順逆兩種不同的境界,順境難忍,為什麼?順境裡面,稱讚你的人很多,你會不會起傲慢的心?會不會以為我很不錯了?這個念頭起來就麻煩了。換句話說,你的謙德沒有了。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都沒有了。
所以順境裡頭要能夠忍,你才能保持這五德,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不會被人稱讚、誇獎搞迷惑了。所以很容易淪落到名利裡頭去,名利是陷阱,愈陷愈深,到最後不能自拔。逆境裡頭要忍,逆境裡頭毀謗你的人多,侮辱你的人多,障礙你的人多,甚至於陷害你的人多,你統統要能忍。
實在上講,逆境的忍很容易,順境的忍難,太難太難了。很多人不曉得,以為逆境墮落了,順境裡頭墮落的人比逆境的多。因為逆境它很明顯,順境他不知道,沒有感覺,自己墮落了不知道。墮落到一定的程度,自以為很了不起,別人勸告他,他不能接受。太多太多這個例子。順逆兩種境界你都能把握住,善緣裡頭,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這是忍辱的功夫。
02-037-0267 淨土大經科註
冤親債主是我們的大善知識(淨空老法師開示)
冤親債主是我們的大善知識,為什麼?沒有他,我們怎麼知道自己那種怨恨斷掉了。他現前,我們沒有怨恨,證明什麼?我的境界提升了,他來給我做見證。
這個人是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對他一絲毫怨恨都沒有了,證明什麼?我這個功夫成就了,他來考驗。如果我對他生起怨恨,證明我的功夫沒有,我所修行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
他常常出現,常常來考我,真的絲毫怨恨沒有了,還感恩。如果生起怨恨,這是一般正常現象,這叫冤冤相報。你怨恨他,你報復他,不會報復恰到好處,總要加幾分;他將來再報復你又要加幾分,就是一世比一世嚴重,一世比一世麻煩,到最後統統入地獄,這有什麼好處?不知道是一體,不知道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