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淨空法師談: 如何走出苦難人生?

問:第三個問題,人生一個「苦」字,一個「難」字。到底如何走上光明大道?

答:這兩個字人人都有,我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可以說親身遭遇,苦跟難都比一般人要深, 要來得嚴重。可是我的緣分不錯,二十六歲,很辛苦的時候,遇到佛法,遇到善友把佛法介 紹給我。我認識三位老師,這三位都是真正的好老師,教給我離苦得樂的方法、破除艱難的 方法。特別破除這個難,要知道因果,困苦艱難是果報,果必有因,有時候這個因不是在這 一生的,前世的,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所以,你要從因果這門學問裡面細心去檢討、去體會 ,改過自新。

佛家講的因果通三世,有句話說得很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 者是」。我們今天受了很多苦難,就曉得過去世有很多不善的因,我們今天才會受這些不善 的果報。所以在受果報的時候,要歡喜接受,不怨天、不尤人。過去生中做得不好,現在好 好的做,認真努力的做。如果你很明白,很用功、很努力,果報不到來世,這一生也開花結 果,所以你要認真。我們看到了凡先生認真改過,俞淨意居士真誠的遷善,命運都改過來了 。這是我們很好的榜樣,我們應當要學習。

苦,一定要覺悟,你明白,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搞清楚,因果搞清楚,再苦也甘心、也樂意 。生活上的苦,釋迦牟尼佛苦,他那是示現,人家是王子,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去過 苦行僧的生活。每天出去托缽,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去過這個生活。我們看 起來太苦了,你去問釋迦牟尼佛,你問他苦不苦?他快樂,他比世間任何一個人都快樂。如 果不是樂,他為什麼要幹這個事情?那裡頭有真樂。所以樂是覺悟,迷是苦,覺就樂。佛教 人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果,因是什麼?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沒有;覺悟了,樂就得到 。我們中國古時候念書人常常講的「孔顏之樂」,我們知道孔子、顏回都不是富裕的人,生 活都過得很勉強,可是真快樂。那個快樂是什麼?就是佛講的,迷破了,覺悟了。所以物質 生活,別人看到以為很苦,他們過起來非常快樂,道理在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更是很明顯 的表演給我們看。

難,要突破難關,第一個要有耐心、有恆心、有毅力,你才能夠突破。第二個因素,好學。 於聖賢之道鍥而不捨,這個難字就變成易,就不難。如果沒有耐心、沒有恆心、沒有毅力, 又不好學,那就真的是難倒了,一生都被這個字困住。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以善止惡即是修行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以善止惡即是修行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訴我,他什麼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存好心。

我問他說:「沒有錯,那你有沒有宗教信仰呢?」

他說:「像我這樣的人,還要什麼宗教信仰?我既不做壞事,也不存壞心,只有像你們這樣的人,因為常常做壞事、存壞心,才會有罪惡感,所以要信宗教。」

然後我又問他:「你真的是一個好人嗎?真的是一位好心的人嗎?我才不相信像你這樣的人會是個好心的人!」 他馬上火冒三丈:「你怎麼能證明我不是好心的人?你說,我做了什麼壞事?」

我說:「你現在就不是個好心的人,因為你的心在生氣,對不對?」

結果他更生氣:「我本來沒有生氣,是你讓我生氣的!」

許多人認為生氣不是壞事、不是壞心,是別人讓他生氣,而不是他自己要生氣的。其實,人們經常都是在煩惱痛苦之中掙扎,卻還不知道自己的心有問題。貪心求不得就變成瞋,如果得到了又希望貪得更多一些;與人相比,比不過人就會妒忌,比人稍強一些就會驕傲;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得到時,就認為這個世界不公平,於是產生忿怒。這種種狀況,經常在我們的身上發生,這究竟是好心呢?還是壞心?

從佛法的修行立場來看,這都是煩惱、痛苦的心。佛法希望人們能從痛苦轉成快樂的,從煩惱轉成有智慧的,從瞋恨怨恨轉成慈悲的,從貪取轉成布施的。以善來對治不善,以善來糾正不善,這就是修行,如此,才能夠使我們的心真正的清淨,真正的安定。

------本文摘自《 四正勤 》p. 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