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佛菩薩教給我們讓(淨空老和尚開示)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真的,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他分不出來。兩百年前的人知道,他有標準,與倫常道德相應的是善,與倫常道德相違背的是惡,他有標準;學佛的人有標準,與三皈五戒十善相應的是善,相悖的是惡。

現在這個標準全部被推翻了,這個東西現代話叫價值觀,兩百年前人的價值觀跟今天地球上的人價值觀不一樣,今天邪正不分、善惡不分,把惡當作善,把邪當作正。影響如何?來生都是三途,有幾個人來生能得人天身?很少很少。什麼原因?教壞了。過去在中國,家庭有老人教,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一代一代認真的教,有規有矩。佛門是學校,老師教。現在都不教了,家不教了,老師也不教了,怎麼辦?大問題!我們是真正最幸運的少數的群體。

佛教我們用真心,我們要用真心,絕不能用妄心。要能相信,不能懷疑,我們在這個時代可以離苦得樂。清淨心樂,生智慧;染污的心苦,生煩惱。煩惱是什麼?競爭,競爭太苦了。競爭再提升,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死路一條。祖宗教我們,聖賢教我們,佛菩薩教給我們讓,不爭,於世無求,於人無爭,多快樂!處處修忍讓、謙讓、禮讓,讓到底。你要想做一個幸福的人,遠離一切苦惱,佛菩薩教我們的方法,我們能得到。我們會把這些事情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自己確實過很美滿的生活。

生活很簡單,老和尚教給我們,吃不要挑剔這好吃、那好吃,吃飽就好了。穿也不必挑剔款式、質料,不用挑剔這個,能保暖就好了。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多快樂!古人講的「人到無求品自高」,一生能真正享受到於人不爭,於世無求,你多麼自在、多麼快樂,你的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才能把問題看透,看得深、看得廣、看得透,就在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這樣修,自自然然開智慧,積功累德。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8集2015/01/22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利根上智?

通常因為他自視為利根上智之人,所以缺乏耐心,冀望疾速成就。就像嬰兒剛一出生,就想在世運會上得十項全能的金牌,怎麼可能呢?禪宗雖有六祖惠能那樣初聞佛法即能頓悟的人,可惜這種例子太少。倒是有許多祖師,修行數十年,沒有聞到一點悟的消息,卻仍耐心踏實地繼續修行。

修行人不能老是求新奇,要安心於每一剎那的現在,只要繼續不斷地努力於現在,自然而然地會新、會進步。每一念的滑過,它已經是在向新的歷程中邁進。一味空想追求新境界、大突破,就像懶人不肯張口,卻希望能填飽肚子;不肯努力工作,卻希望獲取大筆工資,這是顛倒因果、癡心妄想的事。

有位臺大的學生,來參加禪訓的助手訓練,他上了一堂課後,第二天一早跑來告訴我,他不想參加了,因為他想追求大成就;即使受訓完畢,他也沒有時間來參加護七或有關禪的活動了,他要以更多的時間好好修行,希望像虛雲老和尚、來果禪師那樣早得開悟。這樣的願心很好,學佛修行,我不僅希望他能成為像虛雲老和尚那樣的祖師大德,且還說願他早日成佛哩!但是要成為虛雲老和尚並非一蹴可即的,虛雲老和尚怎麼修行的?看他的年譜,他常說:「我是個業障重的人,是個凡夫,是一個苦惱人,是個沒有修行的人!」這是從修行之中得到真正的智慧。煮飯掃廁所我去!搬柴挑水我去!辛苦而無人注目的事我去!要自知苦惱,才會不拒苦事;要自知福薄,才會惜福種福;自知不會修行,才會虛心學習,念茲在茲。如果自己覺得自己有大善根、有大福報、有大智慧、有大修行,能有進步嗎?如果自以為是傑出祖師的材料,還能過平淡的修道生活嗎?因此,修道人,若勇猛修行而求疾速成就,或略有修行而以利根上智自居,這都是在苦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