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是的,有人作如此說,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緣的眾生受報。比如有人說,虛雲老和尚遭受雲門事件,拷問毒打,遍體鱗傷,幾乎致死,是代全中國人受難。又有說某某大喇嘛或轉世者因害某種痛苦的疾病死亡,是為了替代全人類消業。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種種苦行,如冬天雪中臥,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為方式,來折磨肉體,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類大眾的平安、健康。其實這都是似是而非的見解,不是佛法的正見。

佛法所講的因果,是眾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別業受別報,多人造作相同的共業受共報;造惡業受苦報,造善業受福報。例如眾人都吃飯眾人都能飽,眾人不吃飯眾人皆飢餓;一人吃飯不能使得眾人皆飽,一人不吃飯也與眾人的飢飽無關。所以說,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正如《地藏經》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的確能夠影響其他的人。在某地有一大修行人,那地方的大眾都會受到益處;某時出了一大修行人,那一時代的人都會受到幫助,那是大修行者行持力的感應及其言行的感化,使得大眾趨善避惡,使得鬼神調柔護持;但這也是由於當時、當地眾生的福德所感,而有大修行者出現,不是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

如果大修行者也發生災難、惡疾,那有兩種可能︰一是聖人示現凡夫相,視同凡夫,受災受難,是為了能接近凡夫大眾,感動凡夫眾生;二是因為大修行者本身的業報所感,最後身的佛及羅漢還要受報,何況是一般凡夫階段的大修行者。有的是因精進修行,使天魔恐懼,或往昔的冤親債主現生於神鬼道中者發愁,唯恐大修行人,出離生死之後,不再受其控制,無法索取所欠的債務,因此而有種種的大魔難、大疾病,紛紛降臨。也有由於大修行力,使得應墮地獄、畜生、餓鬼的罪報,而以人間的災難、疾病來抵償,稱為重罪輕報。所以大修行者的災難、疾病都是好現象,不過不是為了代眾生消業障。

至於代受果報、代消業障的觀念,是沿襲神教的思想而來。比如,耶穌基督是代世人贖罪而死於十字架上;中國的民間信仰也相信菩薩能夠代眾生消業障,比如,相信藥師佛既號稱「消災延壽」,必能代眾生消業,或認為地藏菩薩入地獄度眾生,也就是為了代眾生消業;更有人為了父母及親人的消災、延壽,而有發願自己吃素、出家,或者減壽、借壽等的信仰,這些觀念和作法雖出自一片好心,但和根本佛法的因果律卻不相應。

我們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迴向眾生,使眾生獲益;就像是用鏡子接受到陽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處,也能得到光明一樣。可是如果是盲者,還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見到光明的,還是因為他有眼睛,那便是說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大修行者的幫忙。所以,佛教對於非理性的苦行以及借壽等的迷信行為,不予贊成。

有人認為修行人或者是通靈的靈媒,能夠為人消業、治病、趕鬼、驅魔,這在民間信仰的層次,的確受到肯定。但是佛說定業不可轉,該受的果報,必須接受;民間信仰的宗教力量,雖也能夠有若干的功效,但是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用咒術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可為他人的業障作一時的阻擋,但是如果阻擋太多,或勉強阻擋,施術者或修行者的本身就會受到反擊而致疾病,甚至死亡;那好像是用三合板去阻擋山洪爆發,必定也將被洪流沖走,這不是代眾生消業,那是他自己造業而受到果報。因他違背因果,雖存心做好事而使人家暫時不受報,事實上卻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絕沒有造了惡業,而能不受惡報的道理;違背自然,即是違背因果。

不論以咒術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須基於相對的原則,那就是受助者的善根以及心向的轉變,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產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應道交;這還是在合理的原則下,所產生的效果,不是代為消業。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禪與悟》



平常心就是禪修者的慧心,實在太好,可是相當難得,因此需要使用方法使情緒化的心境淨化平衡。最實用而簡便的方法就是雙手合掌,然後用你的兩眼看著你兩手中指的指尖,專注地保持這個姿勢,三十秒至一分鐘之後,你的心緒自然平衡下來。

另外一個方法是注意你的呼吸,留心出入於鼻孔的氣息,也能平息你的情緒。

還有一個辦法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或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不僅身後能夠往生西方,也能為現世帶來平安和好運。

這些都是修行平常心的方法。這些方法能使情緒平靜的原理,便是移情作用,即是從用合掌、看呼吸、念聖號等專注的念頭,來代替那些使你的情緒波動的心念。如果經常這樣做,就能經常保持平穩和諧的心境。好像為了讓建築物免遭雷擊,就得預先裝置避雷針一樣。

如果經常使用上述的方法紓解不平衡的情緒,有一天當你的工夫純熟的時候,猛然間反問自己:「我的本來面目是誰呀?」「合掌的是誰呀?」乃至「念佛的是誰呀?」其中的任何一問,都有可能使你頓悟三世諸佛本來就是與你同一鼻孔出氣的。諸位想不想頓悟啊?想!既然想,就請從經常保持平常心開始。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淨空法師:如何懺除業障

如何懺除業障

一、盡除業障 福慧現前
   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說得肯定,沒有絲毫疑惑。但是,有人求有感應,有人求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大師告訴我,因為他有業障;業障懺除了,必定有感應。我們讀《了凡四訓》,從雲谷禪師與了凡先生的對話就能明白,了凡先生認為命裡有的求得到,命裡沒有的求不到。雲谷大師開示:「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成佛都能作佛,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這個太殊勝了,非常吸引人。為什麼能求得到?因
為自性是圓滿具足一切,只要消除業障,則有求必應。

  懺悔業障,不論是哪個宗派、法門,都列為最初的重要修學法門,因為有業障就不能進步,不但不能進步,連大乘佛法之門都入不了。「懺悔」,懺是梵文,悔是中文,這個名詞是梵華合一。懺是陳露先罪(陳述、發露)。以前所造的罪業,一絲毫都不能隱瞞;悔是後不再造,改往修來。我們學佛,要向佛菩薩、向大眾求懺悔,罪業再重不用怕,只要肯懺悔,一悔就全消了。

  業是造作,業有善、有惡、有無記。不善不惡,稱為無記。業有染有淨,十法界中,六道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染業裡面有善有惡,善惡層次不高,善業生三善道,惡業則生三惡道。學佛,最大的事情就是開悟證果,而善與惡都是修行證果的障礙。唯有淨業沒有善惡,我們稱為純善純淨,善惡兩邊都沒有了才是純善,才是淨業。

  在六道裡面,善業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經》,我們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從這裡學起。十善業的細目是《弟子規》、《感應篇》,人人都學《弟子規》、《感應篇》,就是學「十善業道」。學佛先學做人,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學佛?

  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老老實實去做;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決定不違犯,這樣能消除我們的業障。惡業少了,煩惱少了,智慧就長,福報也長,真的不求都來。善惡就像明暗一樣,暗消除了,光明一定現前;明消除了,黑暗一定現前。善惡是陰陽的兩面,只要把惡業消除,善業自然現前;努力修善,惡業自然就消失。

  我常勉勵同學,首先把自己內心的根本障礙消除,這叫真正懺悔。何謂根本障礙?世尊把一切眾生的業障講到究竟處,歸納為「貪瞋痴」三毒煩惱,貪瞋痴能生一切惡業。反之,「不貪、不瞋、不痴」,稱為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皆由此而生,這把根本找到了。

  我們的毛病習氣,總是對一切人事物有一個錯誤的念頭──控制;從控制再增長就是佔有。這個念頭從何而來?從貪瞋痴。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佔有的念頭,就能心開意解,懺悔業障就能修成功。明知控制、佔有是錯誤的,為什麼還放不下?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老師教我們看破、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有看破,以為所有一切現象是真的、真有,所以才會起貪瞋痴、控制佔有的念頭。《般若經》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的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還有佔有、控制的念頭嗎?沒有了。包括自己的身體,我們都不能控制佔有,何況身外之物?

  古大德講得好:「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新殃就是業障,隨緣才能消業障,不隨緣就是製造業障,怎麼能消得掉?念念在正道,行行在正道,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自然現前。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的人隨緣,沒有攀緣的心,得大自在。你有攀緣的心,縱然得到了都不自在。比如求財,財得到了,自不自在?不自在,患得患失,苦不堪言。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缺乏,這個日子多自在快樂!有好,沒有也好,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就接近自性了。

  回歸到自性,自性是究竟圓滿沒有絲毫欠缺。這就是諸佛菩薩、一切聖賢修學的終極目標,佛家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真叫得大自在。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人希求卻求不到。實在講不是求不到,是他不肯把業障放下,只要能把業障放下,人人求得到。為什麼?《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本具的為什麼不能受用?因為有業障。雖有業障,性德圓圓滿滿,並沒有減損,只是有障礙不能顯露而已。這個障礙就像雲彩遮住了太陽一樣,所以只要我們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業障就懺除了。

  如何懺悔?真正懺悔不是後悔,後悔無濟於事,而是知過能改,後不再造。古人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凡夫都有過失,知道過失就要把它改過來,以後不能再重犯。顏回是真正在修懺悔法,孔子對他非常讚歎,說他「不貳過」,他的過失只有一次,同樣的過失絕對不會再犯,這叫真懺悔。絕對不是做錯事情,在佛菩薩面前求原諒,明天再幹,幹了再去禱告,這個沒有用處,這是假的,不是真修行。真修行,形式上在佛菩薩面前發露求懺悔,懺悔之後,絕不再犯。真正用功夫,要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去惡就善,改往修來。

  懺悔要從最粗最重的地方下手,最粗最重的無過於執著。首先要把自己最嚴重的毛病找出來,譬如我貪心重,貪心裡有貪財、貪名、貪利、貪色,哪個煩惱習氣最重,先把這個懺除,比較輕的就容易了,瞋恚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世間法、對佛法都不執著,就能入佛門,入佛門就是入覺悟之門。如果你不肯放下,雖然學佛,不能入佛門,為什麼?不覺悟,還是迷惑顛倒。所以,懺悔不能沒有智慧,智慧才能消業障。

  智慧從哪裡來?最方便的就是聽經學教。多聽經,多讀誦,長時期受經教的薰習,時間久了就起定的作用,定才能開慧。所以我們講修行,特別是初學,修什麼?就是修懺悔,真正修懺悔就是改過。每天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叫開悟;發現過失並把過失改掉,這叫修行。行是錯誤的行為,修是修正,修正錯誤的行為就稱作修行。錯誤的毛病不肯改過來,不是修行。尤其戒律,著重在行,出家人最好是用《沙彌律儀》,這是出家人的本分;在家同學則用《弟子規》。如果出家人修行感覺有困難,習氣太重,也從《弟子規》、《感應篇》學起。這兩門修好了,再學《沙彌律儀》就一點都不難,因為已經有根了。

  懺悔業障,從前無論在家出家,都用「功過格」,這個方法很笨拙,但對於初學、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今天,我做了哪些好事、哪些錯事?」記下來,善行要加強、要增廣;過失,要改掉,後不再犯。

  真正用功過格的人、認真修行的人,三年不能成聖人,也是賢人君子,世間真正的好人。所以修行人不能一天不知過,一天不知過,這一天就空過了,要知過改過,功夫才會得力。真正想修學的人,不能不自愛,不自愛怎麼能愛人?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愛戴?自愛是什麼?本性本善,心行不善就是不自愛。學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尊佛,這是真正自愛。回歸自性,回歸到本來佛,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染著,這是真懺悔。

  我們學《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目標就是懺悔業障。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吃虧,中國古人常講「吃虧是福」,不要怕吃虧上當,更不能有佔便宜的念頭;念念想佔別人便宜,那就錯了。能夠歡喜接受別人的批評,不論他是善意、惡意,毀謗也好、侮辱也好,甚至於陷害,我們從中學清淨心、平等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要心平氣和,業障就懺除了;若心還有不平、還有怨恨,就是造業。

  如果別人侮辱我、陷害我,我們要感激他,為什麼?要不是他這樣對我,我心中還有這麼多煩惱習氣,沒有發現。幸虧他用這種方式對待我,把我的煩惱習氣引發出來,我感激他,否則我如何懺悔業障?如果受一點小小的委屈就很難過,要發脾氣、要報復,這是小人,不是君子,怎麼能有成就?

  中國諺語常講「量大福大」,量太小,哪來的福報?沒有福,哪來的智慧?古人所謂是「福至心靈」,人有大福,智慧就現前。福跟慧常常有連帶關係,真正的福報裡面有智慧,肚量大能包容,什麼都包得下。人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告訴我們,「愛、感恩」是宇宙的核心。他經過幾十萬次的實驗,就是愛與感恩的那個水結晶的圖最美。人是有心而感,水無心而現而應。

  因此,要學包容忍耐,要學習在任何場合不發脾氣。發脾氣罵對方,對方受害三分,自己受害七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發脾氣對自己是最大的損失,現在醫學也講發脾氣消耗的能量最大。所以,愛發脾氣是愚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我們一定要自愛,一定要把煩惱習氣斷除。生活要清淡,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生瞋恚,這是真正愛自己,身體一定健康長壽。

  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對任何一個人都要尊敬,對任何人心地要清淨、平等。別人有困難,我們盡心盡力的幫助,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怎麼可以不尊敬?現在他業障太重,顯得很愚痴,說不定他一懺悔覺悟,業障放下了,他的成就高過我,這很難講,所以對人一定要尊重。自己這樣做,教人也是這樣做。我們有這樣懺悔的心,就能把我們內心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矛盾懺除化解掉。

  宇宙是一體,和諧沒有對立。人跟人本來也沒有對立,對立是從自私自利、貪瞋痴產生的,根還是在貪瞋痴。沒有貪瞋痴,沒有自私自利,哪來的對立?這樣你才曉得世出世間所有一切聖賢,沒有對立的念頭。

  讀經聽教是懺悔業障,是幫助開悟、放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是在這麼多年當中天天讀經、天天放下,哪裡會有成就?大懺悔大悟,大放下大成就,徹底懺除業障就成佛了,還沒有徹底放下,就是業障沒有懺除乾淨。

  修行的總綱領在哪裡?其實這些綱領、原理原則,佛都講給我們聽了,就是改變錯誤的思想,不再犯同樣的過失。李炳南老師以前常常提醒我們「改心」,改心就是改正錯誤的念頭。最重要的,要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改過來,起心動念為法界眾生、為諸佛菩薩,這是上求下化,求諸佛菩薩加持,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是真正的綱領。我們要念念有這個心,念念有這個願,這是真正的懺悔。

二、懺除業障 身心健康

【若欲懺除業障,即當即自念無量劫中,由貪瞋痴慢疑,起煩惱怨恨怒,造作諸惡業,障蔽真性。今當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

   「自念無量劫中」,不只是這一世,我們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自從我們墮落到六道裡面,不知道生死了多少次,無量劫來,由於貪瞋痴慢疑,起煩惱怨恨怒,造作種種惡業。貪瞋痴慢疑,這是根本煩惱,是所有一切罪業的根源。這不是這一生學來的,是與生俱來的煩惱,生生世世帶來的。而且,每輪迴一次就會加重一些,所以這個業因很嚴重,也非常麻煩。

  因如果沒有緣,它不會結果。緣是什麼?緣就是──起煩惱怨恨怒。「煩惱怨恨怒」,不是與生俱來的,有貪瞋痴慢疑就會勾引起煩惱怨恨怒,造作諸惡業。惡業障蔽真性,使我們不能明心見性。不但是障蔽真性,嚴重的還叫你生一身的怪病。

  煩傷腎,得腎病;惱傷肺得肺癌、肺結核。怨傷脾;恨傷心;怒傷肝。這是講你生病的緣由。貪瞋痴三毒煩惱,不但障礙自性,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見性,同時也給你帶來疾病。

  佛教人一入佛門要持五戒,有道理!五戒能治病,為什麼?不殺生,心地慈悲,慈悲心養肝,不得肝病,這是不殺生的好處;不淫慾,養心;不妄語,養脾;不偷盜,養肺;不飲酒,養腎。所以,五戒十善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多好處。

  現在我們要懺除業障,首先要清淨三業,於諸佛菩薩大眾之前,最重要的是大眾,在同修道友之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首先想到有沒有愧對父母,愧對父母是不孝。再往遠推,有沒有愧對祖宗,這都是屬於孝道。愧對祖宗、愧對父母,你的頭上就會長病。那是我們的上人!

  要多反省,在家庭裡面,丈夫能不能對得起妻子?能不能對得起兒女?做兒女的,能不能對得起平輩的兄弟姊妹?對得起家裡面的長輩?在學校能不能聽老師的教誨,認真學習?這是指做人方面。
   對事,利益自己的是小事,利益大眾就是好事。如果這樁事情對於國家民族、社會安定和平有利益的,就是更大的好事。我們應該幫助他,起心動念為別人,不為自己。

  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沒有不造業的。業是怎麼造出來的?罪是怎麼得來的?病苦是怎麼得來的?三途果報從哪裡來的?都是覆藏、掩飾自己的罪過,所累積的業報。

  造作惡事不敢告訴人,藏久了身體就得病。病是花報,花報是現世報,果報在三途,將來變畜生變餓鬼墮地獄,所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念佛念什麼?把清淨心念出來,決定不能記別人的過失,看這個人不是,看那個人不是,你的心裡面很骯髒,完全是染污的。我們的心本來是好的、良心,我們把良心當做別人的垃圾桶,這是愚痴沒有智慧,所以決定不裝別人的不是,要裝別人的功德,記別人的好處,不記別人的過失。把別人的過失記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就被染污了,就是自己的過失。學著常常看人家的好處,不要看人家的壞處,「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才能做到。常常看別人好處,不看別人壞處,懺悔心才能現前,修學功夫才能得力。

  我們要知道改過,先改過,才能修善。如果過沒有改,修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第一要把自己身心洗乾淨。

  一切眾生,內有煩惱怨恨怒,外面有人事物的誘惑,能在這個環境裡,不動心,這叫真功夫。真功夫靠什麼?靠深信因果。我自己苦,餓死不會墮地獄。我要是不甘心餓死,去搶奪別人的,就得入地獄。你說哪個對?餓死,我不佔人一點便宜,德行具足了,不害別人,死了之後生天。如果起心動念,損人利己,無不墮三途的,這事情能幹嗎?所以餓死事小,破戒事大。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境隨心轉」。自己心要善,言行善,身體就好,什麼病都沒有。心不善,行為不善,毛病就很多。你要想身體永遠不生病,你就永遠不要生惡念,你就會永遠不生病。現在身體的病很多,要把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放下,善的念頭激發出來,病就好了。身體與我們的念頭有密切關係,我們居住的環境與念頭也有關係。

【覆諱過失,謂諸眾生,所作惡行,諱忌人知,不自發露,無悔改心,是以流轉生死也。】
   這就是不知道懺悔,把自己的過失掩飾起來,盡量不要讓人知道。人家雖然不知道,可是你自己會受良心責備,這也是一樁痛苦的事情。這種惡習越積越久,就會變成病毒,這種病毒也會讓你喪失生命。生命喪失不要緊,來生必墮三惡道,那個麻煩大了,真的是死了就不得了,後悔莫及!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發露懺悔,利益無量無邊!

淨空法師:仁者無敵


 

總的綱領,他說了三句,就是三業清淨。他把口業擺在第一,這跟其他經不一樣,其他經講身口意,本經是講口身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得真幹。我們還批不批評別人?有意­無意批評別人,你就犯了。真要學,時時刻刻要警覺,不譏他過。別人的過失,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你這個做到,你就能學普賢菩薩十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處事待人接物要這樣才行,才像個菩薩。菩薩沒有冤家對頭,我們老祖宗講「仁者無敵」,仁者在我們佛門裡面稱菩薩,稱菩薩通常都稱仁者,仁慈的人,菩薩是仁慈的人­;無敵,他心裡面沒有敵對,如果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對立,這個人不是菩薩,這個人不仁。不仁就是沒有慈悲心,仁者是大慈大悲,還有怨恨那怎麼能算是仁者?他對不起我­,他毀謗我,他侮辱我,他陷害我,你要是個仁者的話,他用什麼手段來對付你,你心裡都沒有沾染。不但沒有沾染,你還很感激他。為什麼會感激他?他來考驗你,你不是學佛嗎?­到底有沒有功夫?罵你幾句,看會不會生氣?一生氣,完了,你看,他來考你。
  你們在經上,《金剛經》上提的,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原文的故事是在《大涅槃經》裡面,講得很詳細,《金剛經》上略提一提。那是釋迦牟尼佛沒成佛之前,修忍辱波羅蜜­,人家稱他忍辱仙人。碰到歌利王,看看能不能忍?歌利王把他凌遲處死,用刀割他肉,一片一片割下來,把他割死。看他能不能忍?你還會不會生氣、還會不會埋怨我?忍辱仙人告­訴他,我一絲毫怨恨都沒有,而且在他面前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成佛,第一個得度成阿羅漢的憍陳如尊者,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這說話算話。歌利王成就了­他,所以忍辱仙人感恩,沒有怨恨。怎麼成就了他?幫助他提前成佛了,在賢劫千佛裡面,第四尊佛是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在他之後,是第五尊佛。你看現在釋迦牟尼佛先成佛,彌勒­佛變成釋迦的後補佛,什麼原因?忍辱波羅蜜這個成就提前了,你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吃虧是福」,你不肯吃虧,你是不要福報!忍辱仙人懂得吃虧是福,完全接受,他的福報就現前,他提前成佛了。這些示現都是教導我們,那麼大的難,他都若­無其事的逆來順受,我們今天遇一點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怎麼能往生?所以修行人,吃再大的虧,上再大的當,若無其事。總要記住佛在《金剛經》上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把它放下,心裡沒有痕跡,沒有一絲毫的怨恨,常生歡喜心。對於這些冤親債主,感恩,感謝!如果我過去欠他的,該還他,歡歡喜喜;如果過去沒有欠他的,不要了,他­奪取之後,不要他還。還,我還要再到世間來一次作人,接受他還,麻煩大了,不要了,你說你多自在。這都是一些事實真相,能吃虧,什麼虧都行,都歡喜。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諸法乃眾緣和合所成,能改變命運的還是自己

諸法乃眾緣和合所成,所以能改變命運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心念。心正念善,善緣自然可以幫助我們,反之,則遍逢小人惡緣纏身。

 菩薩常在回覆問事者的信函時,告訴我們,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切,並非最終的定局,一切仍然會因眾緣和合而有所改變。假如今日告訴你的好運,提前到來,或是本來的禍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那我們都要感謝自己,並繼續鼓勵自己,幫自己廣植福田。反之,則我們也不要灰心,要心懷感激,感謝累世的業報現前,讓我們得以有這個機會來化解,並不忘行善與佈施,用善念來幫忙化解自己負面的磁場。

 很多人對修行,有著錯誤的觀念,以為吃素是修行,念經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如果我們沒有去正視我們自身的缺點,來改變我們的心念,每天吃素、念經、拜佛,然後回家繼續抱怨政府、抱怨公司、抱怨他人的不是、和另一半爭吵、對父母大小聲不給好臉色,只會罵小孩而不先聽小孩想說甚麼,等等,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我自己沒錯,那妳只是每天在火燒你的功德林罷了。修行者,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心念。最大的敵人,不在外面,而在我們身體裡,在我們心裡,如果不學會面對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的我執,而去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習氣、行為等,就不能稱得上是修行。

 學佛在學甚麼,要學會破迷開悟!很多人一昧的追求著所謂神祕的體驗,想要自己也能像世尊一樣能修得神通,但是當你越是去求,你反而越是得不到,因為你或許不貪名利,但是你貪法、貪神通!若這一生沒有天命的人,刻意且執意的想要去擁有神通,只會被惡靈控制,被魔界收買,因此也會造成坊間如此多的江湖術士。也許你覺得,我找他有效,但有些不法的術士,會先在你身上下符法,讓你不順遂了,就會來找他,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所謂的幫你,其實也只是反覆的下符、解符罷了!你覺得有效,也都是一時的。這也就是所謂的迷信!如果你不先去正視自己的問題,刻意去逃避自己的錯誤,只往外去追求所謂的神祕體驗,求所謂有神通,能通靈,能辦事的人幫你,那你只是在自己的逆境中,不停的打轉。
而真正和神佛有緣的,一生當中雖然沒有他人順遂,但卻都能坦然的去面對,會願意無所求地去為他人付出,且心誠意殷地修行與反省。你會發現,越是謙卑、越是低調的人,反而越容易親近神佛,越不去強求神通者,卻越能得到神通。而自恃甚高、貢高我慢者,因為我執心重,反而無法和神佛結緣,也因和自己的心靈都無法相通了,又何必去談甚麼神通呢!
 
 這裡,引用《九天玄姆治心消孽真經》裡的幾個句子說明:無心者謂之過,有心者謂之惡!惡有成於不自知者,惡有成於不自檢者,譬如酖脯之毒、中於肺腑。且如鮑臭之腥、習於口鼻。做人最怕的莫過於明知有過又想去掩飾,只是一錯再錯!更可惡的,是不認為自己的錯誤是錯誤,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現在的教育,卻偏偏造就了很多這樣自以為是,覺得人家對他好是應該的,人家不配合他或是跟他意見相左,就一定是對方的錯。願意吃虧的人越來越少,想要一步登天的人,卻越來越多!諸位要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諸法無常!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逆境來時,莫怨天尤人,感謝上蒼給我們這個機會去放慢腳步,再次審視自己。順境時,也莫忘一路上幫助我們的恩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唯有如此,上天才會感應到人們的善心與改變。人心日存善念,則和氣隨之。要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殃未盡者,必不能昌。近報則在己身,遠報則在兒孫。要知為惡不但禍及自己,更是殃及子孫啊!一念善、一念惡,都取之於你。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最後,再重申一次,命已定,但運可改,改運之法,均操之在你們手上,心善念正,才是唯一幫助眾生改運之法。而這世間,也沒有所謂的特效藥,不是你花大錢去請法師辦法會、拜懺,就可以馬上見效的!猶如梁武帝問菩提達摩,他所為佛教所作這許多事,功德大否?而菩提達摩回之:『毫無功德』。菩提達摩最後再次解釋:『此乃有為之事,不是實在功德』。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是一心想因為行善佈施來換取功德、福報,只要這個念頭一起,你的福報就不見了!因為那就是你的貪念!你不貪名利,但你卻又貪了功德和福報。當你能夠不去問回報,而去付出,哪怕只是幫助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那麼你的福報都遠比那些想要佈施以求回報者,來的大得許多!唯有心善念正,付出不求回報者,不要擔心眼前的逆境還要多久,只要你善心不變,不會因為逆境而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上天一定會看見你的努力,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面對逆境和順境的考驗,我們都要冷靜的去面對,處變不驚,因為這些,都在測試著人們的真心。唯有歷經這些磨鍊的改變,才會讓璞石,焠鍊成真鑽。望眾生三思!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通靈預言可信嗎?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通靈預言可信嗎?

講究風水、通靈、預兆等,在人類有歷史記載以前,就已經存在。古時有先知、祭司、巫師等,用符術咒語或卜卦,來預知未來。也有人是天生「陰陽眼」,可以看到異象;或有人能把自己的身體當成通靈「工具」,傳遞來自靈界的訊息。如此功能的人,在原始人類中已有。現代民智開發了,但對未知世界的「謎」,仍然無解。

這些謎,包括天候、健康、災難、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互動等。種種災難或狀況,可能因人類一時找不到原因,預言家或通靈者就出現了。雖然這類預言或卜卦多半不正確,還是有許多人深信不疑。也有的是事後的解釋,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就會有人相信。

比如,有次名模從馬上摔下來受傷,就推理是她父親買太多木雕,陰氣太盛;如果這個理由成立,世界上那麼多收藏木雕的人,不就都有意外嗎?

有些人天生異稟,可以看到異象,或接收靈界訊息,我是相信的。我有個美國弟子,他的禪修工夫非常好,他告訴我,靈界的「朋友」常在他家後院開派對。我告訴他:「就算你看到了,也不要告訴別人。」為什麼呢?因為別人看不到,只會產生恐懼感,或懷疑你說謊,要不然就把你當成神,多麻煩!

更何況,即使有能力與靈界打交道,預言也是大半不準的,因為因緣變化不定,通靈者看到的是某個時刻的景象,如果因緣不停改變,隨著時間發展,之前所說的預言可能失準。

我另有個美國弟子,原本以預言為生,幫人看東看西的。他一見到我,就神祕兮兮的告訴我:「師父,我在宋朝看過您。」我反問:「那時候的我是現在這個樣子嗎?」他說:「是。」但我不相信,因為「我現在這個樣子,是我今世的父母生給我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生病,也是要找醫師醫病;現代人遇到問題,反而是要找大師指點。和鬼神打交道,也會有後遺症,找一個鬼趕走另一個鬼,沒完沒了,永遠受鬼控制。我知道許多通靈人病了,也要看醫師,有人卻找大師通靈醫病,真是病急亂投醫。也有人著迷天珠,說可以加深修行功力。但我的念珠,就只是普通的木頭珠子。修行是靠自己,不是靠珠子,有錢不如多布施、多念佛,不需花大錢買珠子。 — 在法鼓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完上面聖嚴法師的開示後,菩薩要和諸位大德,補充幾點說明。

  諸法乃眾緣和合所成,所以能改變命運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心念。心正念善,善緣自然可以幫助我們,反之,則遍逢小人惡緣纏身。菩薩常在回覆問事者的信函時,告訴我們,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切,並非最終的定局,一切仍然會因眾緣和合而有所改變。假如今日告訴你的好運,提前到來,或是本來的禍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那我們都要感謝自己,並繼續鼓勵自己,幫自己廣植福田。反之,則我們也不要灰心,要心懷感激,感謝累世的業報現前,讓我們得以有這個機會來化解,並不忘行善與佈施,用善念來幫忙化解自己負面的磁場。

  很多人對修行,有著錯誤的觀念,
以為吃素是修行,念經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如果我們沒有去正視我們自身的缺點,來改變我們的心念,每天吃素、念經、拜佛,然後回家繼續抱怨政府、抱怨公司、抱怨他人的不是、和另一半爭吵、對父母大小聲不給好臉色,只會罵小孩而不先聽小孩想說甚麼,等等,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我自己沒錯,那妳只是每天在火燒你的功德林罷了。修行者,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心念。最大的敵人,不在外面,而在我們身體裡,在我們心裡,如果不學會面對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的我執,而去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習氣、行為等,就不能稱得上是修行。


 學佛在學甚麼,要學會破迷開悟!很多人一昧的追求著所謂神祕的體驗,想要自己也能像世尊一樣能修得神通,但是當你越是去求,你反而越是得不到,因為你或許不貪名利,但是你貪法、貪神通!若這一生沒有天命的人,刻意且執意的想要去擁有神通,只會被惡靈控制,被魔界收買,因此也會造成坊間如此多的江湖術士。也許你覺得,我找他有效,但有些不法的術士,會先在你身上下符法,讓你不順遂了,就會來找他,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所謂的幫你,其實也只是反覆的下符、解符罷了!你覺得有效,也都是一時的。這也就是所謂的迷信!如果你不先去正視自己的問題,刻意去逃避自己的錯誤,只往外去追求所謂的神祕體驗,求所謂有神通,能通靈,能辦事的人幫你,那你只是在自己的逆境中,不停的打轉。

 而真正和神佛有緣的,一生當中雖然沒有他人順遂,但卻都能坦然的去面對,會願意無所求地去為他人付出,且心誠意殷地修行與反省。你會發現,越是謙卑、越是低調的人,反而越容易親近神佛,越不去強求神通者,卻越能得到神通。而自恃甚高、貢高我慢者,因為我執心重,反而無法和神佛結緣,也因和自己的心靈都無法相通了,又何必去談甚麼神通呢!

 這裡,引用《九天玄姆治心消孽真經》裡的幾個句子說明:無心者謂之過,有心者謂之惡!惡有成於不自知者,惡有成於不自檢者,譬如酖脯之毒、中於肺腑。且如鮑臭之腥、習於口鼻。做人最怕的莫過於明知有過又想去掩飾,只是一錯再錯!更可惡的,是不認為自己的錯誤是錯誤,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現在的教育,卻偏偏造就了很多這樣自以為是,覺得人家對他好是應該的,人家不配合他或是跟他意見相左,就一定是對方的錯。願意吃虧的人越來越少,想要一步登天的人,卻越來越多!諸位要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諸法無常!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逆境來時,莫怨天尤人,感謝上蒼給我們這個機會去放慢腳步,再次審視自己。順境時,也莫忘一路上幫助我們的恩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唯有如此,上天才會感應到人們的善心與改變。人心日存善念,則和氣隨之。要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殃未盡者,必不能昌。近報則在己身,遠報則在兒孫。要知為惡不但禍及自己,更是殃及子孫啊!一念善、一念惡,都取之於你。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最後,再重申一次,命已定,但運可改,改運之法,均操之在你們手上,心善念正,才是唯一幫助眾生改運之法。而這世間,也沒有所謂的特效藥,不是你花大錢去請法師辦法會、拜懺,就可以馬上見效的!猶如梁武帝問菩提達摩,他所為佛教所作這許多事,功德大否?而菩提達摩回之:『毫無功德』。菩提達摩最後再次解釋:『此乃有為之事,不是實在功德』。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是一心想因為行善佈施來換取功德、福報,只要這個念頭一起,你的福報就不見了!因為那就是你的貪念!你不貪名利,但你卻又貪了功德和福報。當你能夠不去問回報,而去付出,哪怕只是幫助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那麼你的福報都遠比那些想要佈施以求回報者,來的大得許多!唯有心善念正,付出不求回報者,不要擔心眼前的逆境還要多久,只要你善心不變,不會因為逆境而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上天一定會看見你的努力,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面對逆境和順境的考驗,我們都要冷靜的去面對,處變不驚,因為這些,都在測試著人們的真心。唯有歷經這些磨鍊的改變,才會讓璞石,焠鍊成真鑽。望眾生三思!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九天玄姆治心消孽真經

持誦儀則

 凡受持者。每日晨起盥漱。肅整衣冠。焚香禮拜。然後朗誦。字句分明。心誠意淨。
莫外他想。亦莫交談。虔誠跪請。

發鑪讚

 虔誠然爇。寶鼎真香。列聖遙聞會道場。彩雲靄吉祥。心正意殷。諸真現金容。皈命
大聖香雲浮蓋大天尊。(三稱叩)

水讚

 先天真水。淨洗靈臺。楊枝一滴灑塵埃。凡境即蓬萊。滌穢消災。香林法界開。皈命
蕩魔解穢大天尊(三稱叩)

香讚
香焚寶鼎。炁達先天。威光烜赫接祥煙。降鑒此心虔。展讀靈篇。擁護仗雷鞭。皈命
香林說法大天尊(三稱叩)

淨壇讚

 清靜之水。日月花開。楊柳枝頭灑塵埃。一滴淨玄壇。除穢除殃。消災降吉祥。清泉龍變化
淨塵大天尊。(三稱叩)

淨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贲。氣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炁長存。急急如律令。(叩)

淨心神咒

 太上台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急急如律令。(叩)

淨身神咒

 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青龍白虎。隊仗森靈。朱雀玄武。侍衛我身。急急如律令。(叩)

淨三業神咒

 身中諸內境。三萬六千神。動作履行藏。前劫竝後業。願我身自在。常住三寶中。
當於劫壞時。我身常不滅。誦此真文時。身心口業皆清靜。急急如律令。(叩)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祇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肅清。
各安方位。備守家壇廟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叩)


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氣消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
乾羅怛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原始玉文。持誦一遍。卻鬼延年。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手。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炁長存。急急如律令。(叩)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蔭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誦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會交徹。五炁騰騰。
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叩) 
 

恭 請

 九天玄女寶誥 志心皈命禮(三稱叩)

 
  先天神姆。上世仙姑。莊嚴妙相。常見娑婆世界。清淨法身、早登梵剎瑯嬛。

  玄都天界、繫玉腰金。員嶠方壺、蒸沙煮石。 
  放無極之神光、普照群生。運玄元之道氣、化成萬物。
  功垂今古。德配乾坤。位列九天、掌造化之樞機。靈通三界、司雷霆之號令。 
  慈悲廣大。變化無窮。手持寶劍、斬魔王於斗垣之下。足踏金蓮朝 皇母於瑤闕之中。 
  洪慈宏願 。至顯至靈。 


 九天玄女無極護國元君(三稱叩)   

恭 誦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 

開經偈
無極三千界。玄元運化功。 
道高居上世。妙相現瑤宮。


開經讚 
爐香乍熱。透上九天。氤氳瑞氣繞宮堂前。奉請高真虔。普度良緣。消孽治心田。
九天玄女無極護國元君(三稱叩)


爾時 元君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何 。人心勝、而道心因之紛擾。 微者何。道心失、而人心因以梏亡。故人心欲其自修自省、無任騖馳。 道心欲其無怠無荒、時加積累。無如學道者多 而知道者少。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慕道之名、昧道之實、以此為學道、其不背道也者幾希。噫。道在目前、人自不求耳。揆厥其故。人心用事、而道心無權。 何者。克伐怨欲、四端叢起迭生。而人心所由熾、道心所由昧也。 克者、好勝之謂。人特患甘為暴棄。自暴者、不足與有言。自棄者、不足與有為。 果能有自勝之心、爭勝於天人之界。賦畀賴以擴充、求勝於克復之間。物累賴以消去、以視委靡不振。巽懦弗前者豈不遠甚。其奈好字未除、則悻悻以爭勝。所爭者、愈失本真。且忿忿以求勝、所求者、無關要蘊。此則小丈夫所為、非吾道中人也。 伐者、誇功之謂。古大禹、不矜不伐、天平地成、建萬古宏功、猶聞善言而拜受。 無他、聖德愈高聖量愈廣。聖不自聖、乃以為聖。 且也、聖門 顏子、無伐善、無施勞。蓋以善者、性分所當為、何伐之有˙勞者、職分所當盡、何施之有。方且有若無、實若虛、欿然時懷不足、所由為復聖。而三月不違、一間未達耳。他如軍後曰殿、捍三軍之生命成一將之功勳。孟之反入門策馬兩語、夫子特表其微。降而大樹將軍猶有斯風。試問伐者、所伐何功乎。有創非常之功否。古昔聖賢、功不敢伐。何井蛙之見、嘖嘖自矜、徒見其不知量也。怨則尤、不足道。君子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方為實際功修。何則。怨尤之念一生、則僥倖之心勝、而詭詐中之。抑窺伺之心勝、而奸險中之。且訕謗之心勝、而浮薄中之。 謂天可怨乎。而顯道惟彰、天固不任怨也。謂人可怨乎。而公評具在、人固不任怨也。爾徒自怨而喪心、心量日褊。爾、徒自怨而汨性、性真日漓。恐怨則招咎、怨則造孽。爾、將以怨而罹奇窮膺奇禍也。詩三百篇溫柔敦厚、怨而不怒、深得和平之旨。無論讀書與未讀書、童時蒙塾初入、有不讀過風詩歟。欲、固為情之累。貪者、戀所欲而貪生。嗔者、拂所欲而嗔起。癡者、注於欲而若迷。愛者、溺於欲而弗返。理欲不能兩立、欲勝則理亡。學儒者、以克已復禮、為袪私而存理。學佛者、以淨根證果、為參禪而入定。學道者以斷障除魔、為明心而見性。 欲字一關未破、則三教工夫無從下手。聲色貨利、日紛紛於徵逐之場。得失窮通、時擾擾於觀望之際。如是、則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且為穿窬之行者、殆不知羞。余自設筏濟度以來。無非以 聖賢階級 仙佛筌蹄。深有望於天下人、特患甘自鄙薄、克伐怨欲之心未加修治。甚非任道之器、有辜學道之名。道於何學、在去其人心、而存其道心。人心者、克伐怨欲所見端也。道心者、仁義禮智所同具也。
尚其返而自審焉可。


偈曰
朝乾夕惕意精虔 勤誦經文句句鮮 
立法度人崇教道 心明體潔絕塵緣


 易曰。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殃未盡者、必不能昌。言之可為太息。且人皆有天良、各具性理。斷無明知為惡、而故蹈之者。無如貨利之心中之、聲色之心中之、因而憧憧擾擾汨溺無己。貪嗔之念勝之、癡愛之念勝之、因而倒倒顛顛沈迷罔悟。如是、則貪酷甚寖、而為刻剝之惡。淫蕩甚寖、而為奸邪之惡。猖狂甚寖、而為強橫之惡。且也傲狠甚、而暴虐之惡成。 殘忍甚、而險毒之惡成。澆薄甚、而詐瞞之惡成。奸宄甚、而吞噬之惡成。至若不忠不孝、元惡大憝、 律在不赦、則不足言矣。噫。且三代下、世風日薄、人心不古。雖曰、運會使然。要亦人事不能無責焉。大抵皆習與性成。近君子之日少。 親小人之日多。交遊不慎。比匪成群。孔子云。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正有感於斯耳。無他。未聞善言。未見善行。所沾染者、無非惡類、所睹記者、無非惡事。以致善心日滅、惡心日熾。惡有成於不自知者。惡有成於不自檢者。今試執人裾而道之曰。爾說某言是惡言。爾行某事是惡事。未有不怫然怒、勃然忿者。孰知、爾不自以為惡、其惡實深。譬如酖脯之毒、中於肺腑。且如鮑臭之腥、習於口鼻。不知不覺叢惡為孽、積孽為禍。陽則干王章、陰則罹冥譴。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豈無廣廈華屋、不再過而為墟者矣。豈無鳴鐘列鼎、不再傳而凌替者矣。人生世上、不過數十寒暑。何不返而自思與其為惡而罹殃、曷若為善而造福。禍福無門、惟人所召。太上有云。感應之理昭然。爾等雖巧於盤算、豈能如聖佛之算、毫釐秒忽、一一不差。爾等雖工於度量、豈能如聖佛之量。抽補扣除。在在分明。人即可欺、而天豈可欺。人即可奪、而天豈可奪。所願各存天良、各葆性理。勿為情誘、勿為物動。平旦之氣、無失機希。屋漏之神、勿貽譴責。勿以小惡為無傷、則小懲大誡。放下屠刀、立地證佛。天亦何棄於斯人、而拒絕之不已也。尚其知所猛省焉可。

偈曰
天堂地府路相通。升降由人立過功。 
作惡不如勤積德。施仁樂善感蒼穹。


 孔聖有云。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所望於世人者、如何悚切、如何詳明。口有過、而易時已知、宜勿蹈夫前轍。身有過、而逾後已覺、宜勿狃夫迷途。往不可諫、來猶可追。所由守口如瓶、恐其滿而易溢焉。持身如玉、恐其玷而難磨焉。先謹省於未有過之前、勿使其潛滋暗長。並痛懲於已有過、勿使其迭起叢生。是則改過為大關鍵。因改知悔。因悔求寡。如此則無過。不敢言而無大過。其庶乎。不然。昏昧者、無論已。其有剛愎自是者、明見為過、而堅意獨行。抑有掩飾為工者、顯知為過、而操心莫測。於是有護其過、諱其過者、未有不流為文過之。小人恐積慣自然、彼將不知為過。要之不知為過、過所由而日深也。不見為過、過所由而逾積也。過既深、過既積、將不謂之過、而直謂之惡。無他、無心有心、辨之不可不早也。吁。既謂之惡、即因以生孽、且因以獲咎、近報則在已身、遠報則在兒孫。其始祇由纖毫之過而起。豈不可惜也夫。豈不可慨也夫。

偈曰
聖佛慈悲度善良。 至誠合掌獻心香。
真經引路文雖短。 凜守箴規萬世昌。


 書云
德無常師、主善為師。所貴乎善者。出一言必曰善言、然猶其發諸口也。行一事必曰善事、然猶其措諸身也。出善言、安知其誠偽、論篤色莊、由是判焉。行善事、安知其虛實、正誼謀利、由是分焉。以此知、言雖善不足為據也、事雖善不足為憑也、要在心善而已。時存善心、凡有言自無不善。即未有言、而善機無不默含。時存善心、凡有事自無不善。即末有事、而善念無不堅矢。所由說好話、行好事、在存好心而已。近世以來、運會遞降。習尚愈趨愈下、方未知伊於胡底。要之、欲挽天心、在修人心天定固能勝人、定亦可勝天˙天人一理人心日存惡念˙則戾氣應之˙凡如雨暘失時˙釀為沴厲以為天降戾氣˙實則人心召之˙也人心日存善念˙則和氣隨之凡˙如和甘應候兆為豐稔˙以為天降和氣˙實則人心感之˙也正心由於誠意˙誠意本於慎獨˙是以戒慎其所不睹恐懼˙其所不聞原以靜養此心˙默斂此心堅持此心靜養者˙何養其心於平旦期此心之葆其善默斂者˙何斂其心於清夜期此心之擴˙其善堅持者何持其心於暗室期此心之˙儲其善歷觀儒家理學工夫從實處修踐˙道家玄妙工夫˙從靜處修持˙釋家空寂工夫從虛處修證究之˙皆在心上用功˙無非欲此心之˙無不善儒曰正心˙心善則心正焉˙道曰:淨心心善則心淨焉˙釋曰守心心善則心守焉˙三教本自同歸˙徹上徹下理˙無二致所為世人助者˙不必言希賢˙希聖不必言˙為仙為佛˙祇此迓天和而修人事˙總由時積善心而言˙自無不善言者心之聲˙亦行自無不善行者心之表˙如是優焉優焉日享昇平之福˙豈不樂也夫


誠誦治心消孽經 。 一家安泰獲康寧。 
誠誦治心消孽經 。 魑魅魍魎永滅形。 
誠誦治心消孽經 。 父母壽算得延齡。 
誠誦治心消孽經 。 過往先人可超昇。 
誠誦治心消孽經 。 水火刀兵永不侵。 
誠誦治心消孽經 。 坐禪深夜道心清。 
誠誦治心消孽經 。 三災八難永離身。 
誠誦治心消孽經 。 國泰民安慶太平。 
誠誦治心消孽經 。 善功圓滿作神聖。


完經讚
治心消孽。 福壽延綿。經功完滿樂無邊。瑞氣映金蓮。
恭送 九 天 濟世泛慈船 。


皈命
九天玄女無極 大天尊
(三稱叩)


回 向 偈
聖佛慈悲度善良 至聖合掌獻心香
真經引路文雖短 凜守箴規萬世昌

九天玄姆救世真經

九天玄姆 序

 本行集經者乃敘吾出身履歷之由與歷劫修證之實。吾乃先天道統一脈真傳。迄今五十萬年餘。屢逢國運衰微,蒼黎塗炭,仁君忠臣遇難,吾即統領先天神兵,駕起祥雲,在冥冥中,扶助而除暴安良,驅邪逐疫,保國安邦,勵行固有道德倫常。嘆乎如今人心背道,世風日偷,奸邪日熾,惡俗猖獗,至使固有道德,仁義之風,日愈消沉,列聖諸真不能挽止。玄姆仁慈在抱,乃會集群真,屢降寰宇,擇在名山淨地,顯化設教。無非欲堵塞狂瀾,掃除澆漓頹風,不良惡俗,恢復上古仁義孝悌純樸之風耳。幸有鯤冥蓬萊仙鄉名山聖地,鸞門諸子,懇誠請旨,降著救世真經。與我玄姆天人合一,廣度眾生,同歸於善,登上先天光明大道,還本歸宗,共證菩提,豈不樂哉。
盼救世真經,早日佈於四海,復興固有道德作砥柱。普天之下共同持誦奉行。仁君奉之四海干戈永息,諸侯奉之,一國人民壽考,仕大夫奉之,一家老幼安寧,士庶人奉之一身災消病減,三教人奉之為聖為佛為仙。億萬人奉之卻病延年益算,息卻千災而迎來百福也,以維護國運隆昌,民安物阜,同樂昇平,而賜福祿於無疆哉經著成矣。諸子代乞序於序。
歲次戊午年臘月望八 太乙救苦真人恭撰

淨水讚

 先天真水。淨洗靈臺。楊枝一滴洗塵埃。凡境即蓬萊。滌穢消災。香林法界開。
皈命  蕩魔解穢大天尊(三稱叩)

淨香讚

香焚寶鼎。氣達先天。威光垣赫接雲煙。降鑒此心虔。展誦靈篇。擁護仗雷鞭。
皈命   香林說法大天尊(三稱叩)

太上起經讚

 祥雲初起。法界氤氳。羅天海島異香騰。到處覆慈雲。達信通誠。萬聖盡遙臨。達信通誠。萬聖盡遙臨。皈命
大聖香雲浮蓋大天尊(三稱叩)

淨口咒

 人言從口出。出納必慬防。懾心勿妄吐。清心誦經章。 急急如律令。(叩)

淨心咒

 人心本善良。雜念必提防。虔誠無雜念。仙佛降經堂。 急急如律令。(叩)

淨身咒

 身在紅塵穢氣薰。但須沐浴對高真。身淨更衣無塵染。聖佛仙真即降臨。急急如律令。

九天玄姆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稱叩)

 天遊地遊。猛烈諸侯。上念北極。下臨九洲。身穿金甲。手執戈矛。掛于金髻。眼似銅精。逢妖斬妖。逢鬼截頭。上帝敕令。不得停留。 娘奉九道母元尊 急急如律令。 (三稱叩)
 
  九天九天。玄姆是真仙。頭戴金盔。腳踏火輪。身騎白鶴在雲間。手執寶劍斬妖精。臨凡濟度救良民。何神不伏。何鬼不驚。親身下降。救濟萬民。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仙宮靈洞。顯凡救世,玄珠妙道,玄姆仙娘,興儒度世大慈尊。

開經偈

   九天清境。巍峨仙宮。仁慈博愛。掀開天門。憐憫蒼生。告業沉淪。混沌初開。大地朦朧。群靈混雜。人獸未分。仁慈佈法雨。萬物始初生。始奠陰與陽。制度定乾坤。天皇地皇人皇氏。茹毛飲血。多生疾病命不長。教之取火熟食。免患瘧疾或夭亡。奈何兇神惡煞常下降。擾民不安動干戈。即煉金磚填北缺。堵阻兇神降九重。

   怎奈何。人心多險惡。爭權財勢亂紛紛。奸梟橫行施強暴。善良無辜慘遭殃。憐憫蒼生遭劫難。聚集群真在九天。同發慈悲救蒼生。群真同發救世心。駕起祥雲察大千。處處煙障沖霄漢。眾生造業重如山。倫理道德全不顧。爭利負義且忘恩。喪良心不忠不孝。致惹災疾禍纏綿。但須回頭求懺悔。焚香懺悔禱蒼天。

   炎黃世冑德為榮。六慾所迷墮沉淪。固有道德須重振。道日光輝照大同。吾為救世降紅塵。手執寶劍斬妖邪。忠良義士逢厄難。吾駕祥雲護其身。仁君良將遇災厄。吾保厄難不臨身。亂臣賊子吾不保。難逃天譴禍相侵。
 
  為人子當孝雙親。不孝父母罪不輕。祖傳父母方傳己。未來子孫照樣行。養育之恩深似海。忤逆之罪大如天。親病醫藥必自煎。亦須嘗過獻親前。不宜解衣勿離食。時時刻刻侍身邊。若要未來子能孝。汝當先孝奉親前。不孝之人須懺悔。不虧為人在世間。勿謂善惡無報應。遲早有期到身邊。
 
  勸眾生。惜五穀。穀乃先天母之乳。胡為拋散罪不輕。須知五穀養命寶。一日三餐不能離。任汝金丹成仙佛。不以此寶丹不成。一生惟此不可少。一朝無糧子不親。拋散猶如不孝子。惜穀即如孝雙親。古今血脈憑此養。否然那得生人身。不惜五穀蒼天怒。定缺衣食受飢貧。
 
  勸眾生。敬惜字。倉頡孔儒功恩澤。乃如日月萬世功。五教經典字為成。敬惜聖字可為人。無知愚夫踐字跡。分亳不敬昧良心。無讀愚人尚且可。最惡儒門讀書人。踐踏書字逆天地。逆天逆地罪難容。君親師恩汝不畏。枉生塵世讀書人。見吾真經即速改。可免天地聖賢嗔。從今惜字根本固。上天護佑汝名成。
 
  勸眾生。須保身。萬惡淫首宜先戒。乃可借假來脩真。且看古今狂淫輩。性命江山概滅亡。紂王寵幸妲妃女。諸侯會上滅成湯。幽王吳王亦如此。董卓呂布因嬋亡。貪淫敗節把命傷。聞我真經須懺悔。頭頭禁戒姓名香。
 
  一靈真性先天物。體是動來靜是靈。悟者栽培及涵養。成仙成佛及成真。
  煉就真靈朝金闕。職司護國與佑民。迷人痴痴竟不悟。酒色財氣當寶珍。
  六慾七情迷真性。忘卻先天一點靈。吾今指點靈山路。乃在經中仔細尋。
  至心皈命禮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九天玄姆仁慈救世賜福赦罪大慈尊 (三稱)

道 德 天 尊 讚 曰 
 
  九天玄姆功德重。歷劫救世降九重。除奸佞。保仁君。亂臣逆子遭橫禍。死到陰司禁囚籠。嗟嘆群黎輩。負義忘恩背聖賢。迷於酒色若狂顛。聽罷真經須懺悔。孝敬雙親崇聖賢。莫貪酒。莫貪財。忍氣時常記在懷。倘有貪嗔痴愛慾。任汝懺悔亦徒然。執迷不悟甘造孽。難逃疾病禍纏綿。但能誦經存懺悔。自然清吉福綿綿。
 
  玄姆救世著真經。仁慈護國濟良民。忠臣孝子祈叩請。即駕祥雲降壇庭。遇難避難。迪吉呈祥。孝子誦此經。父母增遐齡。家宅誦此經。合家保安寧。行人誦此經。途路保安平。舟船佩此經。波浪即刻平。書生看此經。虎榜定標名。商人誦此經。利路定亨通。婦女誦此經。必獲產麒麟。若為過世父母誦此經。九玄七祖盡超昇。但須身行心慕。切勿心違不遵。如有妄行詆毀。試吾寶劍斷無情。吾著真經為救世。廣度閻浮世上人。但願蒼生心早悟。隨吾玄姆復先天。

 志心皈命禮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無極無上九天玄姆救苦救難大慈尊 (三稱 九叩)  

關聖帝君讚曰 
  

  真經救世本乎仁。普度群倫出迷津。安邦定國護仁君。民安物阜享昇平。
寶劍光芒除奸佞。忤逆難逃禍相侵。但能誦經存懺悔。上天不加悔罪人。
匡扶正義宏天道。德配乾坤感天心。歷劫堅修証金仙。免淪凡俗再下塵。
會同聖佛顯仙鄉。點化靈泉救萬民。可療瘧疾奇妙病。濟世功恩海樣深。
代天宣化闢法門。中庸大道復中興。四維八德盼宇內。澆漓頹風自消沉。
救世真經佈天下。道日光輝照萬民。
志心皈命禮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九天玄姆護國佑民救世大慈尊。 (三稱 九叩)

人天教主讚曰

先天大道德無量。廣佈十方放光芒。歷劫救世度迷津。慈悲與佛闢慈航。
德澤配天功彪炳。億萬千秋顯仙鄉。鎮守乾坤施法雨。蒼黎感戴沐恩光。
吾今指醒諸眾生。功恩浩大不宜忘。方方闡教化愚頑。化迷醒悟振倫常。
處處開堂播菩提。兆民康泰國運昌。恭誦真經皈依佛。同赴慈航往西方。
志心皈命禮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南無九天玄姆慈悲救世大慈尊。 (三稱 九叩)

文 宣 聖 王 讚 曰

玄女仙娘著真經。衛國濟良民。功德配天地。救世度迷津。歷經億萬劫。
維持道統張四維。儒宗真傳。八德倫常。匡正人心。不偏不易達康莊。
經聲朗誦驚神鬼。消災解厄錫禎祥。
志心皈命禮 玄珠妙道,玄姆仙娘。
仁慈救苦救難度世大慈尊。 (三稱 九叩)  

梓 橦 帝 君 讚 曰
 
真經功德無量。群真普降穹蒼。一切妖魔拱首。諸般鬼祟潛藏。
萬道祥光普照。千層惡孽皆空。經聲諷誦。民康物阜。國運隆昌。
群黎赤子遵經句。普天之下呈瑞祥。救世真經功德億。殷勤諷誦度迷津。
志心皈命禮,
九天玄姆仁慈救世大慈尊。(三稱 九叩)  

收經偈

 弟子誦真經。誦成對高真。慈悲救世。憐憫蒼生。慈光照大同。演教說法度眾生。殷勤化迷津。
誦經已畢。稽首謝禮。
無極聖眾大慈尊。 (三稱 九叩)   

普為出資及讀誦受持展轉流通者

回向偈曰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與饑饉等 悉皆盡滅除 人各習禮讓
一切出資者 展轉流通者 現眷咸安樂 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妙法蓮花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 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比起其他經典尚有階級上下之分,所以《法華經》也譽爲「經中之王」。

以上說明,截取自維基百科

矜育軒在此,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妙法蓮華經》,這部世尊說法中的經中之王,特將轉介諸位幾個連結。


其一為妙法蓮華經》正文網頁。
http://book.bfnn.org/books/0875.htm

其二,為方便閱讀,提供注音版妙法蓮華經PDF下載檔案連結,點選下列網址後,立即自動下載。
 https://dl.dropbox.com/u/86310891/%E5%A6%99%E6%B3%95%E8%93%AE%E8%8F%AF%E7%B6%93.pdf

其三,為白話版妙法蓮華經》,為宣化上人主講之妙法蓮華經》共二十八品的白話淺譯佛經。
http://book.bfnn.org/article/0034.htm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淨空法師: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它就現什麼



一切眾生跟佛本來是平等的,佛為我們開法藏,怎麼開法?就是把這些自性本具的德能,為我們宣說出來,讓我們知道,我們都有。現在到哪裡去了?現在還在,不但還在,天天用它­。佛菩薩用它,你用它,我也用它,佛菩薩用它知道它是寶,我們用它不知道它是寶,把它搞錯了,把珍寶當作破銅爛鐵來看待,叫迷失了自性,變成什麼?變成不識貨。

迷失了智慧,自性本有的智慧變成愚痴、變成懷疑,自性本具的萬德萬能,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相信自己很笨、愚痴,什麼都不會。這變成什麼?所謂失去自信心,不知道自性本具的­相好,最明顯的我身體不好,相貌醜陋,多病多苦,他天天想這些。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它就現什麼,自性妙!想笨,一天比一天笨;想苦,一天比一天苦;想不健康,身體一年­比一年差。怎麼回事?從心想生。佛這一句話四十九年不知道說了多少次,眾生也聽得耳熟,也會講,不會用。他要是會用,他就變成佛菩薩,他就不是凡夫;不會用還是凡夫,還是­受苦受難,還是要搞六道輪迴,你看你冤不冤枉?

佛第一個帶給我們的,沒有別的,就是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你相信佛沒用處,要相信自己才管用,這個話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講信願行,他信講了六個,­講六個信,六個信裡面第一個就是信自己,你才真正得受用,你要不相信自己,後面五個信你都沒有。

這像蓋大樓一樣,這第一個是第一層,第二個是第二層,第一層沒有,哪有二、三層?可見得自信心太重要了。充滿自信的人,他做事情沒有不成功的,對自己懷疑的人,肯定他要失­敗。

頭一個信自己,第二信他,他是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你光說我信阿彌陀佛、信釋迦牟尼佛,不相信自己,佛對你一籌莫展,什麼也幫不上。佛不度無緣眾生,什麼叫無緣?沒­有自信心的人叫無緣,有自信心的人就有緣,那個信佛真管用。所以沒有自信心的信佛,那佛裡頭打了很多問號在裡頭,都不是真信。第三個信理,第四個信事,第五個信因,第六個­信果,自他、理事、因果不是假的。

佛教導我們都有理論做依據,不是隨便說的,佛法裡頭一絲毫的迷信你都找不到。早年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佛法是高等哲學,他的原話是這麼說,「佛教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們學了六十年,最近幾年看到科學家的報告,我們可以說佛陀的教學是世界上科學的最高峰,這是講到佛法究竟處,科學、哲學的最高峰。科學跟哲學上的難題,­不能解決的問題,都在佛法裡頭,而今天科學家能把它證實不容易。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65集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廣結善緣怎麼講?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廣結善緣怎麼講?

「緣」是關係的意思。建立關係稱為結緣,彼此曾有交涉的關係稱為有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不涉私欲的關係稱為淨緣;造成眾多的善緣與淨緣,稱為廣結善緣。

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學佛之後,到處跑道場,見人就結緣,變成了疲於奔命、忙於應酬,毫無原則的護法、說法、弘法。如此出錢、出力而無自修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依止,從表面看,他們的確是結了很多人的善緣;但事實上他們對人、對己、對道場,都沒有做到比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幫助。雖然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但不一定處處都需要他們;雖然許多人都可以接觸到他們,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從他們那兒得到有力的幫助。

這種結善緣的方式,就好比用一碗飯布施一個人,可以勉強吃飽,用一石米布施一個人,可以維持半年的生活;相反的,如果用一碗飯布施一百個即將餓死的人,結果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活命。但是,若以此碗飯布施一個人,至少還能使這個人多活一天。因此,若以一斗米來布施一萬個即將餓死的人,固然是廣結了善緣,但結果是沒有一人能夠多活一天。所以,廣結善緣應該是有原則,且量力而為的。如果有力量救濟全世界而不虞匱乏,那就應該無限制、無分別地平等布施,無遠弗屆,無微不至;如果僅有微弱的力量,則應該集中起來,選擇急需援救和護持的對象。比如說和自己比較熟悉、親近、關係較深的人,即家人、親人、師長、友人等為優先;否則,自不量力地去廣結善緣,是不切實際的。 

若從三寶的立場來說,廣結善緣是指無差別的平等布施。也就是用佛法教化眾生,有教無類,不論程度的高下、財富的有無、權勢的大小、地位的尊卑、智能的深淺,對他們都是有求必應。因此,三寶接受一切供養,絕不挑剔;任何人只要發心供養,不論數量多少,也不論財物品類,都是以慈悲心、歡喜心來接收。此在釋迦世尊的時代,出家弟子便是如此,他們每日托鉢乞食,挨家挨戶,貧富不拘,也不拘食物的種類、質量,有什麼就接受什麼,有多少就接受多少,直至滿鉢或適量即止。這就是以平等心廣結善緣,又稱為「一鉢千家飯,廣度有緣人」。布施他人固然是結善緣,接受布施也是結善緣。

由於一般人的財力、物力、體力、智力和時間都很有限,所以如果盲目無原則地廣結善緣,不但效果不彰,還可能會招致無謂的困擾。有的情形是,雖然自己已竭盡全力,甚至已影響到家庭的生計、個人的健康,但所得的回應卻是令人怨憤、遭人猜疑,如此的結果更可能因此而喪失了信心和道心。世尊曾於《遺教經》中告誡弟子︰比丘乞化人間,應如蜜蜂從花間採蜜,不得損傷到花朵的顏色與香味。

因此,居士們若不自量力地廣結善緣,則三寶雖無意傷你,你卻可能因三寶而受到傷害,求昇反墮,豈不愚癡!所以,護持三寶應該有中心、有重點、有原則。應救濟貧病,但也該有輕重、緩急之分,遠近、親疏之別,不能不切實際,一味地講求平等布施。 

其實,原則性和重點性的護持、布施,也是廣結善緣的方式之一。例如︰成就一人成佛,佛能廣度眾生,你也就間接地與一切眾生結了善緣。所以《四十二章經》中說︰「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初果聖人)。」乃至飯一已至無修無證程度的大解脫人,功德當然更大,以此類推。供養、布施、護持三寶,可分為兩個重點︰

•(一) 
對於整個佛教的現在和未來有大影響的人、物及其事業的護持,就是廣結善緣。

•(二) 
對於你所尊敬的佛教人物及其事業,縱然是默默無聞,只要是值得你尊敬而願意護持的,就足以證明此人物已有潛移默化的功能,這也是廣結善緣。
由此二點可知︰對於著名的佛教人物及其事業的贊助護持,未必就是錦上添花;對於無名的佛教人物及其事業的供養、布施,也不可以存有雪中送炭的念頭,最重要的是能夠掌握重點及量力而為。

摘自《學佛群疑》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不被自己障礙住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不被自己障礙住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稱之為業;因此我們任何起心動念或舉手投足,可以說都是在造業。
人不可能不造業,但卻可以讓自己不要產生業障,因為一旦有了業障,就會障礙到原本該做的事、該想的念頭、該說的話,讓人進退兩難

所謂造成障礙,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為造成他人的困擾、自己的麻煩;也就是說,因為你的緣故,造成別人或自己時間、能力、財力等的損失,以致於讓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那就是障礙了。

而且你造成別人的損失、傷害,對方可能就會來討回公道、要求補償,他們就像是你的「債權人」,而你就是一個欠債的人。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又經常讓很多人受到傷害,這麼一來,你自己就會常常遇到障礙, 這些就成了你的業障。 

如何不讓自己產生業障呢?只要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能有益於人,也有益於己,就不會造成障礙。

可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很自私,都只想到對自己有利,而不管別人如何。這自私的我其實是非常愚蠢的,還以為讓別人受損失就是佔便宜,殊不知這些行為雖然暫時利益了自己,可是往長遠來看,卻是對自己不利的。這種自私又自我的行為,不僅害人,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團體生活中,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通通丟到別人那裡,只管自己的環境乾淨就好。短時間內似乎是得了方便,但是時間一久,隔壁傳來的臭氣,同樣也會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環境。而且,我把垃圾丟給別人,別人也會把垃圾丟到我這裡,互相製造干擾、敵對,結果更是得不償失,反受其害。所以這種愚蠢的我、自私的我,是我們要解脫、要放下的。

但是當我們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後,同時也要提起「功德的我」,所謂功德的我,是指大公無私、為他不為己的我。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沒得到任何益處,其實,當我們為他人著想時,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不自私反而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幫助一切眾生,讓他人得到利益,同時自己也獲得心靈的安寧,這是「大我」的境界。如果再更進一個層次,那就是「無我」。佛法所說「無我」的意思,是指對於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計較。也就是說,我付出一切幫助所有人,可是心中不求回饋,我只是做我應該做的事,做過之後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說,心中沒有牽掛,這便是無我。

這就好像佛菩薩以智慧和慈悲來廣度眾生,是用清淨的、無染的、無條件的愛心來幫助所有的人。佛菩薩因為永遠為眾生的利益著想,所以不會再製造任何障礙,因為沒有障礙,所以佛菩薩的功德和力量是最大的,不僅在這個世界上,在十方三世無窮的時間、無窮的空間之中也處處都在、時時都在。

佛菩薩以智慧處理事的業是「慧業」,以慈悲幫助人的業是「福業」,雖然都是業,但是這種業不會製造障礙,是能成長我們的功德,讓我們左右逢源。像這種使我們處處都能夠自在的「慧業」和「福業」,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也是人人都能夠學會的。

本文摘自《從心溝通》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37&ClassType=1&CommId=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