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誦儀則
凡受持者。每日晨起盥漱。肅整衣冠。焚香禮拜。然後朗誦。字句分明。心誠意淨。
莫外他想。亦莫交談。虔誠跪請。
發鑪讚
虔誠然爇。寶鼎真香。列聖遙聞會道場。彩雲靄吉祥。心正意殷。諸真現金容。皈命
大聖香雲浮蓋大天尊。(三稱叩)
水讚
先天真水。淨洗靈臺。楊枝一滴灑塵埃。凡境即蓬萊。滌穢消災。香林法界開。皈命
蕩魔解穢大天尊(三稱叩)
香讚
香焚寶鼎。炁達先天。威光烜赫接祥煙。降鑒此心虔。展讀靈篇。擁護仗雷鞭。皈命
香林說法大天尊(三稱叩)
淨壇讚
清靜之水。日月花開。楊柳枝頭灑塵埃。一滴淨玄壇。除穢除殃。消災降吉祥。清泉龍變化
淨塵大天尊。(三稱叩)
淨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贲。氣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炁長存。急急如律令。(叩)
淨心神咒
太上台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急急如律令。(叩)
淨身神咒
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青龍白虎。隊仗森靈。朱雀玄武。侍衛我身。急急如律令。(叩)
淨三業神咒
身中諸內境。三萬六千神。動作履行藏。前劫竝後業。願我身自在。常住三寶中。
當於劫壞時。我身常不滅。誦此真文時。身心口業皆清靜。急急如律令。(叩)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祇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肅清。
各安方位。備守家壇廟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叩)
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氣消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
乾羅怛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原始玉文。持誦一遍。卻鬼延年。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手。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炁長存。急急如律令。(叩)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蔭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誦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會交徹。五炁騰騰。
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叩)
恭 請
九天玄女寶誥 志心皈命禮(三稱叩)
先天神姆。上世仙姑。莊嚴妙相。常見娑婆世界。清淨法身、早登梵剎瑯嬛。
玄都天界、繫玉腰金。員嶠方壺、蒸沙煮石。
放無極之神光、普照群生。運玄元之道氣、化成萬物。
功垂今古。德配乾坤。位列九天、掌造化之樞機。靈通三界、司雷霆之號令。
慈悲廣大。變化無窮。手持寶劍、斬魔王於斗垣之下。足踏金蓮朝 皇母於瑤闕之中。
洪慈宏願 。至顯至靈。
九天玄女無極護國元君(三稱叩)
恭 誦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
開經偈
無極三千界。玄元運化功。
道高居上世。妙相現瑤宮。
開經讚
爐香乍熱。透上九天。氤氳瑞氣繞宮堂前。奉請高真虔。普度良緣。消孽治心田。
九天玄女無極護國元君(三稱叩)
爾時 元君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何 。人心勝、而道心因之紛擾。 微者何。道心失、而人心因以梏亡。故人心欲其自修自省、無任騖馳。 道心欲其無怠無荒、時加積累。無如學道者多 而知道者少。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慕道之名、昧道之實、以此為學道、其不背道也者幾希。噫。道在目前、人自不求耳。揆厥其故。人心用事、而道心無權。 何者。克伐怨欲、四端叢起迭生。而人心所由熾、道心所由昧也。 克者、好勝之謂。人特患甘為暴棄。自暴者、不足與有言。自棄者、不足與有為。 果能有自勝之心、爭勝於天人之界。賦畀賴以擴充、求勝於克復之間。物累賴以消去、以視委靡不振。巽懦弗前者豈不遠甚。其奈好字未除、則悻悻以爭勝。所爭者、愈失本真。且忿忿以求勝、所求者、無關要蘊。此則小丈夫所為、非吾道中人也。 伐者、誇功之謂。古大禹、不矜不伐、天平地成、建萬古宏功、猶聞善言而拜受。 無他、聖德愈高聖量愈廣。聖不自聖、乃以為聖。 且也、聖門 顏子、無伐善、無施勞。蓋以善者、性分所當為、何伐之有˙勞者、職分所當盡、何施之有。方且有若無、實若虛、欿然時懷不足、所由為復聖。而三月不違、一間未達耳。他如軍後曰殿、捍三軍之生命成一將之功勳。孟之反入門策馬兩語、夫子特表其微。降而大樹將軍猶有斯風。試問伐者、所伐何功乎。有創非常之功否。古昔聖賢、功不敢伐。何井蛙之見、嘖嘖自矜、徒見其不知量也。怨則尤、不足道。君子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方為實際功修。何則。怨尤之念一生、則僥倖之心勝、而詭詐中之。抑窺伺之心勝、而奸險中之。且訕謗之心勝、而浮薄中之。 謂天可怨乎。而顯道惟彰、天固不任怨也。謂人可怨乎。而公評具在、人固不任怨也。爾徒自怨而喪心、心量日褊。爾、徒自怨而汨性、性真日漓。恐怨則招咎、怨則造孽。爾、將以怨而罹奇窮膺奇禍也。詩三百篇溫柔敦厚、怨而不怒、深得和平之旨。無論讀書與未讀書、童時蒙塾初入、有不讀過風詩歟。欲、固為情之累。貪者、戀所欲而貪生。嗔者、拂所欲而嗔起。癡者、注於欲而若迷。愛者、溺於欲而弗返。理欲不能兩立、欲勝則理亡。學儒者、以克已復禮、為袪私而存理。學佛者、以淨根證果、為參禪而入定。學道者以斷障除魔、為明心而見性。 欲字一關未破、則三教工夫無從下手。聲色貨利、日紛紛於徵逐之場。得失窮通、時擾擾於觀望之際。如是、則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且為穿窬之行者、殆不知羞。余自設筏濟度以來。無非以 聖賢階級 仙佛筌蹄。深有望於天下人、特患甘自鄙薄、克伐怨欲之心未加修治。甚非任道之器、有辜學道之名。道於何學、在去其人心、而存其道心。人心者、克伐怨欲所見端也。道心者、仁義禮智所同具也。
尚其返而自審焉可。
偈曰
朝乾夕惕意精虔 勤誦經文句句鮮
立法度人崇教道 心明體潔絕塵緣
易曰。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殃未盡者、必不能昌。言之可為太息。且人皆有天良、各具性理。斷無明知為惡、而故蹈之者。無如貨利之心中之、聲色之心中之、因而憧憧擾擾汨溺無己。貪嗔之念勝之、癡愛之念勝之、因而倒倒顛顛沈迷罔悟。如是、則貪酷甚寖、而為刻剝之惡。淫蕩甚寖、而為奸邪之惡。猖狂甚寖、而為強橫之惡。且也傲狠甚、而暴虐之惡成。 殘忍甚、而險毒之惡成。澆薄甚、而詐瞞之惡成。奸宄甚、而吞噬之惡成。至若不忠不孝、元惡大憝、 律在不赦、則不足言矣。噫。且三代下、世風日薄、人心不古。雖曰、運會使然。要亦人事不能無責焉。大抵皆習與性成。近君子之日少。 親小人之日多。交遊不慎。比匪成群。孔子云。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正有感於斯耳。無他。未聞善言。未見善行。所沾染者、無非惡類、所睹記者、無非惡事。以致善心日滅、惡心日熾。惡有成於不自知者。惡有成於不自檢者。今試執人裾而道之曰。爾說某言是惡言。爾行某事是惡事。未有不怫然怒、勃然忿者。孰知、爾不自以為惡、其惡實深。譬如酖脯之毒、中於肺腑。且如鮑臭之腥、習於口鼻。不知不覺叢惡為孽、積孽為禍。陽則干王章、陰則罹冥譴。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豈無廣廈華屋、不再過而為墟者矣。豈無鳴鐘列鼎、不再傳而凌替者矣。人生世上、不過數十寒暑。何不返而自思與其為惡而罹殃、曷若為善而造福。禍福無門、惟人所召。太上有云。感應之理昭然。爾等雖巧於盤算、豈能如聖佛之算、毫釐秒忽、一一不差。爾等雖工於度量、豈能如聖佛之量。抽補扣除。在在分明。人即可欺、而天豈可欺。人即可奪、而天豈可奪。所願各存天良、各葆性理。勿為情誘、勿為物動。平旦之氣、無失機希。屋漏之神、勿貽譴責。勿以小惡為無傷、則小懲大誡。放下屠刀、立地證佛。天亦何棄於斯人、而拒絕之不已也。尚其知所猛省焉可。
偈曰
天堂地府路相通。升降由人立過功。
作惡不如勤積德。施仁樂善感蒼穹。
孔聖有云。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所望於世人者、如何悚切、如何詳明。口有過、而易時已知、宜勿蹈夫前轍。身有過、而逾後已覺、宜勿狃夫迷途。往不可諫、來猶可追。所由守口如瓶、恐其滿而易溢焉。持身如玉、恐其玷而難磨焉。先謹省於未有過之前、勿使其潛滋暗長。並痛懲於已有過、勿使其迭起叢生。是則改過為大關鍵。因改知悔。因悔求寡。如此則無過。不敢言而無大過。其庶乎。不然。昏昧者、無論已。其有剛愎自是者、明見為過、而堅意獨行。抑有掩飾為工者、顯知為過、而操心莫測。於是有護其過、諱其過者、未有不流為文過之。小人恐積慣自然、彼將不知為過。要之不知為過、過所由而日深也。不見為過、過所由而逾積也。過既深、過既積、將不謂之過、而直謂之惡。無他、無心有心、辨之不可不早也。吁。既謂之惡、即因以生孽、且因以獲咎、近報則在已身、遠報則在兒孫。其始祇由纖毫之過而起。豈不可惜也夫。豈不可慨也夫。
偈曰
聖佛慈悲度善良。 至誠合掌獻心香。
真經引路文雖短。 凜守箴規萬世昌。
書云
德無常師、主善為師。所貴乎善者。出一言必曰善言、然猶其發諸口也。行一事必曰善事、然猶其措諸身也。出善言、安知其誠偽、論篤色莊、由是判焉。行善事、安知其虛實、正誼謀利、由是分焉。以此知、言雖善不足為據也、事雖善不足為憑也、要在心善而已。時存善心、凡有言自無不善。即未有言、而善機無不默含。時存善心、凡有事自無不善。即末有事、而善念無不堅矢。所由說好話、行好事、在存好心而已。近世以來、運會遞降。習尚愈趨愈下、方未知伊於胡底。要之、欲挽天心、在修人心天定固能勝人、定亦可勝天˙天人一理人心日存惡念˙則戾氣應之˙凡如雨暘失時˙釀為沴厲以為天降戾氣˙實則人心召之˙也人心日存善念˙則和氣隨之凡˙如和甘應候兆為豐稔˙以為天降和氣˙實則人心感之˙也正心由於誠意˙誠意本於慎獨˙是以戒慎其所不睹恐懼˙其所不聞原以靜養此心˙默斂此心堅持此心靜養者˙何養其心於平旦期此心之葆其善默斂者˙何斂其心於清夜期此心之擴˙其善堅持者何持其心於暗室期此心之˙儲其善歷觀儒家理學工夫從實處修踐˙道家玄妙工夫˙從靜處修持˙釋家空寂工夫從虛處修證究之˙皆在心上用功˙無非欲此心之˙無不善儒曰正心˙心善則心正焉˙道曰:淨心心善則心淨焉˙釋曰守心心善則心守焉˙三教本自同歸˙徹上徹下理˙無二致所為世人助者˙不必言希賢˙希聖不必言˙為仙為佛˙祇此迓天和而修人事˙總由時積善心而言˙自無不善言者心之聲˙亦行自無不善行者心之表˙如是優焉優焉日享昇平之福˙豈不樂也夫
誠誦治心消孽經 。 一家安泰獲康寧。
誠誦治心消孽經 。 魑魅魍魎永滅形。
誠誦治心消孽經 。 父母壽算得延齡。
誠誦治心消孽經 。 過往先人可超昇。
誠誦治心消孽經 。 水火刀兵永不侵。
誠誦治心消孽經 。 坐禪深夜道心清。
誠誦治心消孽經 。 三災八難永離身。
誠誦治心消孽經 。 國泰民安慶太平。
誠誦治心消孽經 。 善功圓滿作神聖。
完經讚
治心消孽。 福壽延綿。經功完滿樂無邊。瑞氣映金蓮。
恭送 九 天 濟世泛慈船 。
皈命
九天玄女無極 大天尊
(三稱叩)
回 向 偈
聖佛慈悲度善良 至聖合掌獻心香
真經引路文雖短 凜守箴規萬世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